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在线
 
关闭 x
客服

公众号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信息 > 拓市场 > 阳江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政府参事 梁建伟

阳江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政府参事 梁建伟

来源:阳江日报  时间:2021-10-12  浏览:1044

转载分享: 

江湛铁路上的“和谐号”飞驰在阳江大地上。

“建功288”号货轮在阳江港6号码头卸货。

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和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

闸坡渔港。 (本版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梁文栋 李向东 摄)

当前,阳江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正遇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阳江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利用产业结构的差异及互补性,主动融入大湾区,有效整合阳江市内外资源,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相互协调共促发展的态势,实现欠发达地区走上赶超发展的快车道。

一、阳江融入大湾区的现实意义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座城市、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阳江融入大湾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看:阳江融入大湾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不仅有利于阳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拓宽大湾区的发展空间,并为大湾区提供支撑。

(二)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层面看:阳江是“一核一带一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大湾区连接西南、海南自贸港和省内副中心城市的重要通道。在承东连西接南的区位中处于大湾区核心的“靠近层”、开放融合发展的“协同层”、区域经济的“辐射层”和海洋经济的“集聚层”,阳江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融入大湾区,既是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建设的实践,又是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最有经济活力和发展最成熟的城市群之一,有着非常强的辐射带动能力。阳江属粤西欠发达地区,如果能主动融入大湾区,最大限度地接受大湾区的辐射,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相互协调共促发展的态势,那必将推动欠发达地区实现赶超式发展。当前,阳江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正遇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并提出了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明确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是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阳江主动融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是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将广东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阳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是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主要通道交汇地带。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据现代技术经济理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地区的需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也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由于需求偏好的差异,在不同地区间就会出现部门分工与贸易,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在区域合作中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纲”,阳江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利用产业结构的差异及互补性,主动融入大湾区,有效整合阳江市内外资源,实现欠发达地区走上赶超发展的快车道。

二、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融入共赢

根据阳江的区位特点、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阳江融入大湾区应选择可以分享、可以互补和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实现融入共赢。

阳江的优势:一是具有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二是具有高度发达、多种结构的能源优势;三是具有基础原材料的生产优势(如不锈钢、建筑用钢、铝合金、特钢等);四是具有土地和农业资源优势;五是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

阳江的短板: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二是缺少龙头大企业,缺乏规模产业带动;三是海洋资源丰富,但没真正发挥好海洋优势,缺乏海洋科技支撑,阳江的海洋“富矿”需要深入挖掘;四是阳江农业有基础,但农业生产模式传统落后,龙头农业企业少、农副产品深加工不够,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五是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

问题就是潜力。把问题解决或缩小了,阳江就会进步,优势就得到发挥。本人对阳江融入大湾区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观念上融入

当前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系列论述,认真学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激发阳江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训,真抓实干,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凝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进一步确立阳江赶超目标,推动阳江高质量发展。

(二)从交通上融入

当交通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增长需求时,会严重制约区域经济运行,进而阻碍经济发展。阳江交通基础设施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联结不够紧密,空港、海港、轨道、高速公路和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滞后,港口与腹地交通网络不完善,出行便利条件和多样性不足,不能满足阳江融入大湾区对交通运输先行性要求。阳江融入大湾区,要在交通上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效便捷的互联互通。根据阳江目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现状,必须加快补齐短板。

一是完善沿海主体交通网络,加快沿海高速公路、滨海旅游公路、沿海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构筑“东进、西联、成网、立体”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沿海经济带通达、便捷、互通,推动阳江在“一带”中发挥战略支撑点作用。

二是要明确阳江港的功能定位,阳江港应以本区产业港为主,以与相邻大港形成组合港为辅。产业港方面,港口的发展模式可按前港中场(库)后产业城模式发展。以港口发展带动和辐射腹地经济发展,以阳江产业城的发展支撑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实现港城互动,相得益彰。组合港方面,由于阳江偏离珠三角经济发达中心区和距西江内河主航道较远,经济腹地有一定局限性,又夹在珠海港与茂名港这两个大港之间,故在重点发展产业港的同时,应积极与邻近大港形成组合港的合作关系(已签合约)。目前阳江要控制好岸线,做到深水深用,重视公用性码头建设。对使用效率低,影响阳江港综合功能发挥的货主码头、私营码头按市场原则,以资产为纽带进行整合。阳江港周围要控制好土地,留足发展空间,引进港口龙头企业,综合建设和开发阳江港及临港产业城。同时要优化港口营商环境,按25万吨级航道标准浚深阳江港航道。

三是加快阳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5G 规模化商业运用,为阳江与大湾区互联互通创造先行条件。

(三)从产业上融入

最近我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港澳及珠三角地区,企业家对于美国发起贸易战带来的成本上升十分忧虑,大湾区新一轮向成本低廉地区转移产业将不可避免。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和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和平台。依托商会、协会开展针对性招商、产业上下游配套招商,依托阳江新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优势、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主动对接大湾区企业,争取更多龙头企业、海洋产业、临港工业转移到阳江,使之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运用、五金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健康等产业集群。

2、发挥海洋产业优势,建设阳江海洋创新产业城。

(1)实施“深蓝科技”战略。一是开拓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阳江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二是积极争取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平台落户阳江,打造院士工作站。以海洋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为突破口,推动海洋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三是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市场化薪酬与考核体系,引进海洋领域紧缺领军人才,培养发展本土优秀团队,促进大湾区海洋人才向阳江集聚。

(2)“抓龙头、筑链条、建集群”,推动阳江海洋传统产业升级。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资源整合、改革重组、收购兼并,促进海洋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独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二是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融合”,加快培育发展全产业链。如构建以生态化养殖捕捞为基础,以现代远洋渔业为拓展,以精深加工与物流业为支撑、以休闲渔业为补充的渔业全产业链体系。

(3)以滨海产业园(城)为载体,引进国内外海洋龙头产业,推动阳江海洋经济向纵深推进。以文旅融合为引领,推进资源产业化。树立泛文化、泛旅游思维,积极拓展文化与旅游边界,推动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全方位、立体式产业间的渗透打通产业价值链,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在泛产业区域内实现共享和资源要素的互补协同,满足大众文化旅游新需求,实现良好的产业经济效益。

3、发挥阳江农业资源优势,打造高标准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产业链。建议与粤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精品农产品。与粤港澳质监部门合作,构筑供应链、产业链、农业电商等合作平台,提升阳江农产品集散能力、拓展大湾区市场占有率。用数字农业和“农业+”思维发展农业产业、合作打造面向粤港澳的休闲农业、精品农业,使阳江农业实现融合休闲、文体、艺术及产研学等在内的产业升级。

(四)从要素上融入

要发挥阳江自身优势,在融入大湾区中做到要素互补。努力构建“湾区总部+阳江基地”、“湾区总装+阳江配套”、“湾区研发+阳江制造”、“湾区孵化+阳江产业化”等产业格局。

(五)从政策上融入

深化体制改革,借鉴粤港澳先进的管理经验,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把政策无差异化作为政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破除政策壁垒,如学习广州、深圳吸引优秀企业、优秀人才的“筑巢引凤”政策;学习深圳、江门“多证合一”的登记制度等。深化阳江“放、管、服”改革,治理审批环节,依托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提高市场便利化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市场主体投资意愿等,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六)从人才上融入

扩大多层次人才交流合作。一是与大湾区有关地区加大转移劳动力培训合作,引导阳江籍劳动人员适应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为劳动力回乡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二是加强与大湾区的人才与干部双向交流,选派新提拔或待提拔后备干部到大湾区挂职锻炼,同时争取省里支持,选调大湾区干部到阳江任职、挂职,优化阳江干部及人才结构。三是争取大湾区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到阳江共建或独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分院分所、创立中心。争取省里支持,通过侨办推动阳江与港澳合作服务,选派学员赴港澳交流培训。四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阳江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成人才资源优势。

相关下载:
  •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