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德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
来源:和垚说 时间:2019-12-21 浏览:1872
德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
德国的中小型企业(Mittelstand)从规模角度讲是年营业额在 5000万欧元及雇员总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其中雇员人数在9人以下,年营业额在100万欧元以下为小型企业。据统计,德国约有340万家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比例达99%。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 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年营业额相对不高,知名度相对较低,不为普通消 费者所熟悉,但所经营的产品在世界市场排名前三或者大洲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一、格局高、分工细、专业化
立足长远的高格局,是指引德国中小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明灯。德 国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于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细分领域,努力做到最好。在 国际市场上,德国中小企业在很多领域的产品甚至没有替代品,需求方 只能从德国的某个或者某些中小企业供应商处购得。企业不在意销售 额的多少,而更多是在乎世界份额能占多少。如德国COMPRION公司, 专注于制造手机卡接口测试设备,员工不足50人,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 90%。
二、客户优先、重视研发
德国中小企业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集中各种资源于客户关注的产品质量、企业服务等方面。德国公众也有普遍意识,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付出高价,这种客户关切极大推动了德国中小企业对品质和研发的 重视。如EWM公司是专注于电弧焊接领域的中小企业,每年将10%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创新。公司的研发获得过被誉为焊接界“诺贝尔奖”的国际焊接研究所最高奖项。目前,公司2/3的销售额都源于近5年的研 发成果。
三、保持独立性
财务方面,德国中小企业多喜欢保持独立性,不看重资本市场,更看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德国企业主认识到资本运作的缺陷,对资本的态度异常谨慎。上世纪90年代,EWM公司曾与德国工业巨头梅塞尔集 团“联姻”,开展资本合作,允许其入股50%,但3年后却分道扬德,原因就是资本的注入导致经营战略的分歧。无法统一发展方向的EWM家 族不得不将其余股份购回。也因警醒于此事,该公司开启自主品牌时代。
四、讲诚信、重品牌
承担社会责任德国中小企业约90%是家族企业,都是由家族长期以来独立运作的。企业本身就是家族的奋斗史,也自然成为家族的“荣誉名牌”,讲诚信,守承诺。同时,这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主管里斯表示,企业有义务投放资源反哺社会,在德国有90%的企业会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责任活动。
五、企业间开展密切合作
纵向看,通常中小企业专注于某细分领域,一个大型的机械产品多由不同企业的各类产品组合而成。一方面,这种供应链布局可以保证中小企业稳定的销路,使其更专注于研发制造。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各类企业的“德国制造”增强了各自产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各司其职让德国中小企业更加灵活多样,能在保证自身研发生产销售的同时,更好协作开拓市场。横向看,德国中小企业“抱团取暖”,成立了完备的行业协会体系。行业协会得到德国政府的推动和支持,在立法帮助下,有效解决政府管理带来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不同行业的标准也是由每个行业的标准化协会来制定实施。这种由社会组织负责测试认证并予以监督的标准化体系,提高了德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化管理程度更容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另外,在海外设立的商协会办事处,对德中小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目前,德国海外商会已 在90多个国家设立130个海外代表处或者驻外商会,为企业提供全方 位服务。
六、重视人才培养
高质量产品离不开高水平工人,这也得益于德国双元制教育(也称双轨制教育),核心是职业教育由技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30%的时间是在学校接受业务技能、管理技能等理论学习,剩余70%时间要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下接受训练。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承担了全德职业培训任务的8成。近年来,德国中小企业也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为防止人才流失,企业釆取各种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如办学校、解决职工子女就学问题,买土地、提供给员工投资建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