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客服在线
 
关闭 x
客服

公众号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经信息 > 助融资 > 引“活水”防风险 广州多维度创新破解民企融资难

引“活水”防风险 广州多维度创新破解民企融资难

来源: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时间:2018-12-19  浏览:880

转载分享: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但是企业融资并不容易,这种现象在民营中小微企群体中更为突出。草根的中小微企业在快速成长中资金需求旺盛,同时,因为体量小、经营制度不完善、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在复杂缜密的信用评级体系中被视为高风险群体。

  民营经济一直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2017年,95%以上的市场主体、80%以上的新增、40%的地区GDP、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皆来自于民营经济。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在广州同样存在。

  种种原因也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被诟病为“晴天送伞,雨天收伞”——面对民企不敢贷、不愿贷。

  要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融资难困局是绕不开的待解之题。数月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相关政策,银行、保险、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也加大了与中小微企业对接融资需求的力度。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要打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中小微企的渠道,还需要多了解究竟堵在哪,多探讨还有哪些疏通之道。

  民营企业频频遭遇融资难

  车水马龙的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上,骑楼长廊挂着的LED屏幕格外显眼。2012年开始,这里打造成为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实行利率公开化、透明价格体制,屏幕每日更新显示着民间融资的“广州价格”。

  广州民间金融街的兴旺,成为区域内民间融资需求旺盛的真实写照。仅2017年一年,广州民间金融街共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1437.9亿元,融资规模接近于当年全市的金融业增加值1998亿元,占广州地区GDP9.3%。目前,这里入驻机构近300家,集聚民间资本超500亿元,其中有50多家大型上市企业在此设立互联网小贷公司。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规模扩张的保障。可以说,现金流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广州市政协常委、广东银达融资担保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思聪回忆,“很多优秀的民企,在关键时刻扶一把就起来了。目前,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的广州民企中,至少有25家曾经和银达有业务往来,大约10家以上在转型升级时有银达的支持。”

  从事中小企融资担保业务19年,李思聪也看到了民企蓬勃发展残酷的另一面。“我们和近3000家中小企打过交道,也为近百家资金困难或破产倒闭的企业偿还银行贷款数亿元。发现80%的企业倒闭破产原因是资金问题。一些企业借短期资金做长期投入,投资项目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虽然很多。”

  记者在走访广州民营企业时了解到,相比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民营企业更需要的是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借短投长”的现象在民企中并不少见,也埋下了信用违约风险的隐患。

  11月初,一场由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广州市政府参事室联合主办的金融论坛在广州举行,民营中小企融资难问题成为各方探讨的焦点。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分享了走访多家广东地区小微企业的收获,“企业反映,现在生产周期跟着银行贷款周期走,很被动。一般正常的交货收款期是6个月左右,但是中小微企业在与大企业的交易中处于劣势,大企业欠款问题普遍存在,将中小微企业资金回收周期拉长至12-18个月,这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越来越多的民企毅然选择以创新求变,走出“三座大山”的困境。根据广州市工信委统计,在广州35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中,70%以上是民企,全市75%以上的创新成果也来自于民企。

  因此,如何让民企掌握融资的主动权,成为保持其创新活力的关键所在。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现象的根源何在

  谈及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界、学界和市场都提出应重视解决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现象——企业在经营风调雨顺时,信贷专员络绎不绝,而一旦遇到难处,就会面临合作银行争相抽贷。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的故事太多了。”一位金融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不是每家企业的老板都会跑路,但是银行在现有机制下不敢冒这个风险。”

  银行的审慎态度及对民营企业的顾虑持续影响了中小微企业整体融资环境。“2003年开始,全省的民营担保公司最高峰时有2000多家,在加强政策监管之后有一半以上出局,目前只剩下约200家。”李思聪认为,民营金融机构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散乱,政策监管和扶持力度不足,也很难培养大型优秀的民营金融机构。

  “近年来与民营担保企业合作的银行授信额度在不断下降,我们为中小企业的担保量也只能相应地减少。”据李思聪介绍,广东银达是国内探索中小企业商业担保业务的第一批民间担保公司,是广东乃至全国商业担保的领头羊。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超700亿元、为个人提供融资超100亿元的担保额度。目前广东银达正在顺应环境和经济形势变化进行转型,公司转型之后会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重点放在开拓个人消费贷款领域。

  在前述金融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应该分开理解和解决,“‘难’是结构性问题,‘贵’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当下政策应解决的是‘难’,主要难在企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

  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王文胜提出,国内金融资源目前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刚好与市场主体的金字塔结构相反。“位于塔尖的3000多家上市公司占据了大部分金融资源和服务,而塔底庞大数量的中小微企业分到的金融资源非常少。”他认为,从金融服务结构来看,应该发展底层资本市场,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塔底的企业群体。

  也有专家指出,现有的商业银行系统错位承担了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职责,但是中小微企业属于高风险领域,现有的产品设计在贷款结构、期限等方面没有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这容易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

  对此,专家建言,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体系不仅要包括产品体系,还要有小微服务的供给体系、担保体系。“广东能否申请一个针对中小企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新的利率补偿机制、风险担保机制。”

  多维度改革创新以突破融资僵局

  一方面要引“活水”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又要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看似两难之境,唯改革创新可突破僵局。

  记者从广州市金融工作局获悉,广州针对解决中小微企融资难已推出了系列举措,包括推动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与融资对接平台,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设立广州市中小微企业小额票据贴现中心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

  从发行债券到股权融资,民企直接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广。7月,位于佛山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和位于广州的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合并入新成立的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王文胜形容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发展,就是为了打通中小企对接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中心推动了4家挂牌企业成功IPO上市,近20家挂牌企业进入IPO辅导备案,100多家挂牌企业登陆新三板。”

  通过常态化的投融资对接平台,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累计为超过1.3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综合金融服务。其中,在服务双创方面,挂牌展示企业中的创新型及科技型企业约占45%,初创型的企业和项目约占21%,挂牌展示企业实现融资达1114亿元。

  “我们希望能够打破制造企业‘不变会死,变革死更快’的顾虑,”日前,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广州召开,树根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东东介绍了利用金融科技解决工业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案例。

  “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并不是不愿意支持,只是实体经济的制造运行过程不透明,不便于做信用评估。我们搜集的工业运行数据实时画像,是对企业信用评分模型非常有力的补充。”贺东东表示,树根互联已经有融资租赁领域的项目在浙江落地。“相信‘通网’带来的变革意义不亚于当年的‘通电’。广东拥有36万家制造企业,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最肥沃的一片土地。我们总部落户广州不到一年,就已帮助40多家制造企业‘通网’。”

  ■数据

  广州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截至8月末

  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

  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804.3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54.5亿元。

  全市共有48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融资136.05亿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13337家,累计融资总规模1113.61亿元。

  截至上半年

  全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06家,注册资本212亿元,累计贷款余额214亿元,本年累计投放160亿元,累计投放笔数75.7万笔,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相关下载:
  • 友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