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每年都要业绩增长,但如果选择的方向错了,往往会事倍功半。
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多企业每年忙忙碌碌,经营班子怀着美好愿望确定年度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目标、定计划、签订责任状、不停活动促销、营销人员长期高频出差,一年下来公司各级人员忙忙碌碌,年底算账,却发现增长乏力,甚至业绩下滑;于是在经营分析会上感叹,竞争太激烈了,不是我军无能,是敌军太狡猾、是宏观环境变差、是顾客太挑剔。
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呢?
如果公司的战斗力和既往相比没有下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坚持艰苦奋斗的队伍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多数情况下,是管理层没有根据宏观环境、竞争格局、顾客购买特点变化等要素、并结合自身资源实力作出正确方向选择的结果,常说的话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把事做正确。
业绩增长,首先要确定,哪一块土地是增长的“产粮区”。本文将帮助您构建一副结构化分析框架,以便快速、准确发现企业业绩增长的“产粮区”。业绩有多种定义和表现形式,如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我们这里以最常用的销售额为核心进行研究。
从业绩的组成结构来研究增长方向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业绩结构,可以从区域、产品、渠道、品牌、客户五个维度进行划分。
区域扩张方式。企业在某个地区做到一定程度后,拓展进入到另一个地区,区域可以是一个地市为边界,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为边界。如大型跨国集团,从组织结构上也可以常看到大中华区、亚洲区的设定,这也是区域扩张的结果。
产品线扩张方式。比如,欧派橱柜做到行业领先后,进入衣柜领域;美的电风扇起家,然后陆续延伸到美的空调、美的电磁炉等,也是常见的产品线扩张方式。
渠道扩张方式。在互联网没起来之前,基本上都是传统渠道,省代、地代一层层铺下来;然后有了邮寄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电视营销、网络营销、微商等,都是不同的销售通路。快消品行业,就传统渠道还可以划分为流通、KA、大客户等,当一个公司在某一个渠道类型做到领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触达顾客,以求更大的销售份额,这就是利用渠道类型扩张获得业绩增长。
品牌扩张方式。最典型的是宝洁,洗发水根据顾客需求,分立多个品牌,:“飘柔”重“柔顺”;“潘婷”重“健康”;“海飞丝”重“去屑”;“沙宣”做“护发专家”;“伊卡璐”重“染发洗护”。以羽绒服闻名的波司登集团,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进行品牌侧翼保护,也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雪中飞、康博、冰洁等品牌。
客户扩张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增加客户类别或应用场景,在某类客户群里已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增加客户类别或扩充应用场景。如某工业品单螺杆泵企业,当面向石油行业客户已经取得优势的情况下,成立新的行业事业部服务造纸行业客户;金融服务商快钱是通过深度拓展教育行业起家的,以后逐步延伸到商旅、零售等行业;某装饰公司,当面向中高档客户的半包定制业务模式逐步成熟后,逐步扩展到面向高端客户的别墅装修和面向刚需客户的套餐式装修,也是如此。这些客户虽然产品/服务发生作用的原理相同,但对产品参数、技术细节、运营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往往需要组建不同的行业/应用事业部,以更好的实现服务和增长。第二种方式,增加老客户的购买量或者使用频率,典型案例如口香糖企业号召消费者“两粒一起吃效果更佳”。
作为决策人,首先要从上述增长方向里面,找到本企业本阶段,最可行的增长方向,并围绕之进行匹配资源和制定行动计划。
从可行的增长方向里寻找结构化效率
当确定好增长方向之后,需要对该方向下的业绩结构进行再次细化分析,找到突破口。
不同区域。近三年来,哪一个区域增长/下滑速度最快?哪一个区域市场占有率排在当地前三名/第一名?哪一个区域最稳定?哪一个区域的规模最大?哪一个区域贡献了最多的利润?然后要追问,为什么?把不同的区域按照上述四象限进行分别定位,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不同产品线。近三年来,哪一类产品线的销售额增长/下滑速度最快?哪一类产品线市场占有率排在同类型产品的前三名/第一名?哪一类产品线销量最稳定?新品上市成功率如何?产品组合结构中,哪些是形象款、哪些是利润款、哪些是销量款、哪些是防火墙款/战斗机款?然后要追问,为什么?把不同的产品线也按照上述四象限结构进行分别定位,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一般来说,形象款:利润款:销量款:防火墙/战斗机款的销售比例,按照数量占比,为10:30:45:15比较合适。
不同经销商。近三年来,哪些经销商的销售额增长/下滑速度最快?前十名经销商的稳定性?哪些经销商的忠诚度高?哪些经销商追求利润率?哪些经销商理念好?他们的年龄分布?哪些经销商是跨区域的?哪些经销商开了多个店面?哪些经销商是有团队的?哪些经销商资源广泛?这些经销商中,老经销商、次新经销商、新经销商的比例关系和增长情况?大型、中型、小型经销商的比例关系和增长情况?然后对经销商进行ABC分类管理,给予不同的沟通/拜访频率和资源投放政策。
不同渠道。公司目前有多少个渠道类型,每个渠道类型的销售额、销售数量、利润率怎样?哪一类渠道在目前的渠道销售额/销售量/利润额结构中占据主要位置,占比是多少?近三年来有什么变化?未来的渠道变化趋势如何?
不同客户。公司新老客户占比?客户购买特点?客户数量分布?客户忠诚度?公司客户的主要分类框架是?在这个框架里,哪一类客户是公司的目前主力客户?哪些客户是未来的客户?哪些客户的影响力大?哪些客户给公司贡献的利润高?近三年来,以上数据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所谓道,即要洞察,搞明白企业的业绩增长点在哪里,俗称“哪里能产粮食”,然后知道哪里是主要产粮区,产的粮食多。然后再看哪里是突破口,要秉持短期见利长期见效的产粮思路。突破口应该是能快速产粮的地方,讲究的速度和效率;快速产粮可以提高队伍士气和老板信心,进而为后续的重点产粮区打造奠定基础。
以上分析中,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有结构化,分清主次;二是要结合时间维度,从每一个时间维度上的平面结构里,分析结构数据的变化趋势;三是要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客观环境变化?公司战略方向?组织设置?费用投放?宣传策略?研发能力?人员变动?等等)
并且,以上维度可以考虑两两组合或者更多综合分析。比如,哪一类产品在哪一类区域或者哪一类渠道最畅销?
还有,如果把竞争对手的上述数据拿过来分析,会是怎样的?
在上述结构化分析过程中,逐步找到业绩增长的关键突破口和持续增长点。
道法术结合实现结构化效率的有效落地
所谓法,即要从组织上发力,合适的人才能做出合适的成绩。一是可以考虑调整组织架构,打破既有习惯;二是可以优化机制,以奋斗者为本,激励骨干人才焕发活力;三是可以重点启用新人和年轻人,他们容易接受新打法,更追求上进。
所谓术,即有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使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增量调节存量,业绩增长,不先改变旧势力,而是先把新的力量发育起来,然后逐步吸引和同化旧的势力,让组织逐步完成蜕变升级。新的力量,可以是新品牌、新渠道、新区域、新队伍、新模式、新机制等,聚焦突破,滚动发展,连片成势,重塑格局。
笔者服务过的某个以零售渠道为主的二线卫浴品牌,在不增加广告投入的情况下,2015~2017三年时间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业绩增长,增长的年度关键词分别为家装渠道、智能马桶、定制浴室柜;2018年,则是工程大客户,发展势头良好。期间,企业打造了两个样板市场,成立了以年轻力量为主要培训对象的黄埔精英训练营,并把样板市场打造成为人才成长的培训基地,目前30%的营销骨干力量是黄埔精英训练营的毕业生。大家可以对照本文琢磨一下。
——和君资深咨询师 和垚营销专家 李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