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一词源于对《The Machine That Change the World》(中文译作《改变世界的机器》)书中“lean”一词的中文翻译。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其实就是对麻省理工学院5年的国际汽车计划项目116篇专题研究报告的提炼总结,主要描述的即“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自1991年《改变世界的机器》之后,越来越多的有关精益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的书籍涌现在国内读者眼前,国内的企业也开始陆陆续续地推行精益生产。
然而,遗憾的是鲜有企业真正取得成功,敢于宣称因为推行精益生产方式而带来成长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那么,精益生产方式到底能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如果能,到底带来什么价值?这两个关键的问题已经成了企业对精益认不认可、接不接受的决定性问题。
精益生产方式到底能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
首先,我们追溯到精益的鼻祖-丰田汽车公司。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财富中文网http://www.fortunechina.com)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丰田汽车在营业收入、利润、净利率及人均净利润等几个公开的关键经营指标上均排名第一。除此之外,丰田汽车公司从1978年开始实现无债经营,到目前随时保持上百亿美元现金流。丰田是全球公认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在业内排名第一的公司。
众所周知,丰田汽车成立80多年以来,从濒临破产到连续多年排名行业全球第一,完全是依靠其从丰田生产方式到丰田管理方式的日益发展成熟的丰田模式。
精益管理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总的来讲,如果企业成功实施精益管理,会体现在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分别是业绩提升、系统完善和团队成长。
丨实现业绩提升
衡量一家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一般包含:营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
营业收入的增加通常依赖于获取更多的客户或消费者,而客户或消费者往往是通过产品、价格和服务对企业产生认可或者粘性。
精益管理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缩短研发和产品上市周期。企业通过产品获取市场份额,通常情况下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通过产品不断快速迭代,使产品功能更加齐全、性能更加稳定、款式更加新颖,从而先发制人,抢占市场。以汽车的开发为例,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汽车开发周期(从造型定型到正式生产)是36个月到40个月。如今,新车开发周期显著缩短,平均大约只有24个月。丰田则超越了平均水平,将开发时间缩短到仅有15个月,有一次甚至只有令人难以置信的10个月。
第二、保证盈利前提下的低价格。企业通过更低、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取市场份额,而且还要保证盈利的不二法门就是降低产品的销售成本。丰田在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严格区分增值和非增值活动,并通过工具和方法消除各种浪费,从而帮助企业降低销售成本,以便在保证盈利能力的前提下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第三、方便快捷的服务。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期望通常包括售前的需求信息确认、售中的交付服务(包含订单处理、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以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售后服务。整个服务周期内快速而准确地响应客户需求需要基于精益思想、运用精益工具和方法提升流程(工序)内效率,减少流程(工序)间停滞。
实施精益管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容易被人接受。原因很简单,一提到精益,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消除浪费,消除浪费就意味着成本降低,成本降低带来的必然是利润增长。
对于实施精益管理另一个很容易被接受的成果就是释放现金流。上世纪50年代,丰田就是遇上了资金短缺的危机才开始探索一条与当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截然不同的“丰田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了后来的无债经营以及充足的现金流。
但是,很显然,很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认为企业经营的利润率指标与现金流指标是一个悖论。原因很简单,从财务会计的期间算法来看,生产库存可以分摊厂房折旧、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固定成本和费用,这样一来利润率自然会高一些,但是现金流却受到了影响。面子和里子的抉择,确实考验一家企业的经营理念。
丨实现管理系统的建立、重构、完善
时至今日,精益的内涵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范围已经由最初单纯的生产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精益管理也应该是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包括,经营管理系统、支撑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起到固化作用的管理信息化系统。
精益管理系统又包含了精益研发系统、精益供应链系统、精益生产系统等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之下可能会有多级子系统以及支撑各级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比如,支撑精益生产系统的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性维护)、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以及更加细化的、操作层面的Andon(安灯)系统等。
同时,将上述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固化在ERP、SAP、MRP、OA等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将会使各种改善优化后的措施更容易长期被执行。
丨打造具备精益理念和思想,掌握精益方法、工具和技能的团队
任何一项变革都离不开人的推动、参与和实施。精益管理更是如此,精益理念当中有一些理念与现实的惯性做法背道而驰,形成悖论。因此必须要培养能够接受精益理念和思想、愿意去尝试和转变的一批人,并且由他们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精益管理变革当中。
A企业的精益变革之路
A企业是一家传统的建材企业,从2014年底开始推行精益管理。截止到2017年底,三年时间,销售收入翻了一倍;库存周转天数减少了一半,由此释放出将近1亿元的现金流;完善了研发管理系统,使得新产品上市周期缩短了近1/3;优化了产销协调系统,有效产出率增加了15%;改善了定制化产品管理系统,使得定制化产品交付周期由45天缩短为28天;通过精益研习班的形式,培养了精益改善人才近100名,并由此带来了每年大约600万的成本节约。
由A企业案例可以发现,实施精益管理到底能对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和君资深咨询师、和垚精益专家 姜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