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世界杯上,西班牙爆冷出局,俄罗斯5:4胜西班牙。
上半场拉莫斯门前抢点造成伊格纳舍维奇打进乌龙球,皮克送点,久巴点射扳平比分,使得双方进入加时赛,继而进入了点球大战,俄罗斯取得胜利。
过去,在裁判因为争议判罚而受到诟病的时候,我们通常说“这次比赛的主角是裁判”,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这次世界杯,VAR(VideoAssistant Referee,足球专用术语,意指视频助理裁判)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主角。
本场让俄罗斯追平的点球,就是通过VAR获得的。
在小组赛的最后一轮,西班牙对阵摩洛哥、葡萄牙对阵伊朗的比赛中,可以说是VAR影响了整个比赛的进程。
比赛结束后,西班牙球迷在社交网络如此盛赞VAR:
“我们的小组第一是VAR给的”
“能拿到第1和球队没什么关系都是因为VAR”
“VAR万岁”。
“VAR真的那么神奇吗?它会不会就此取代裁判的位置?”
至少近期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主裁判仍然是评判的主导者
首先,VAR的使用场景受到严格限制。俄罗斯世界杯规定只有以下四种情况才会有VAR介入:
丨进球或可能阻挠进球的犯规行为
丨点球
丨直接红牌
丨裁判认错球员
也就是说唯有直接影响比赛结果的判罚VAR才可以介入。足球比赛除了公平性的需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就是流畅性、观赏性。如果过多的依赖VAR做出二次判罚,会严重影响比赛的观赏性。
其次,VAR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主裁判不可能对于球员在场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进行视频回顾,也就不可能完全杜绝球场上的一些“小动作”了。
在西班牙对阵摩洛哥的最后一轮小组赛后,摩洛哥球员就通过电视转播镜头表达了对VAR的不满。
最后,VAR只是辅助手段,最终的判罚仍然由人主导。在比赛进程中,如果对于判罚有疑问,VAR可以介入,但如果主裁判对自己的判断有足够把握,可以不采用VAR建议。比如英格兰对突尼斯的比赛,裁判就拒绝了VAR。
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对于VAR的作用做了这样的解读:
“VAR只是给执法主裁判提供物证,不能做决定。VAR的引入主要是考虑现代足球速度快,情况复杂,有时主裁判看不到或者没看清,用多角度慢动作回放帮助主裁判看清楚。但是,最终决定权仍然在主裁判手里。”
VAR不能够完全代替足球比赛评判中人的地位,它只是辅助人做出判断的工具与手段。
“判不判,怎么判,完全是主裁判个人对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人为因素永远杜绝不了。至于犯错的动机,就不好揣测了。可能是个人习惯的对抗尺度,可能是当时自己的观察角度,可能是对某个队某个队员的个人喜好。”
人的判罚出现错误,可能有主观的原因,可能是客观的原因,我们可以借助VAR等先进手段减少客观原因的犯错,但人主观犯错无法完全避免。
那就只能通过裁判的严格筛选、裁判宣誓机制及严厉的规制措施来减少。
人才盘点中同样面临“误判”问题
与足球场上的裁判非常类似,在企业内部人才盘点工作中,也需要管理者们作为“裁判”对下属做出判定。
人才盘点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以某种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价值观和业绩两个维度),对所有员工进行评价,并以两个维度的分值高低、排名情况,将所有人员进行分类。
为GE、华为、阿里巴巴、京东等众多知名企业所采用的人才九宫格(如图),就是人才盘点的重要工具。
企业所有参与对下属员工评价的管理者,就是人才盘点中的“裁判”,会对员工两维度上的表现给予评判。在对员工进行九宫格人才盘点时,面临两个普遍的问题:
丨管理者不能公正地评价员工怎么办?
丨管理者之间的尺度不一致怎么办?
在我们曾经的一个咨询项目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极端情况。
在Y公司的人才盘点过程中,出现了使用同一个素质模型(下图是单个素质项示例)和业绩评价表,两个高管评价出来的结果却走向了两个极端。而素质模型是通过中高层充分研讨形成的,业绩评价表较为简单,主要考察人员的贡献、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在测评前做了系统培训与充分讲解。
甲高管对于分管的五个中层,给出了两个定位为1(超级明星),三个定位为2+(核心骨干)的结果。
而乙高管对自己的三个下属的评价结果,分别是两个定位为3(待提升者),一个定位为5(失败者)。
当公司CEO和其他高管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都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八个人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差别,特别是甲高管和乙高管所带的团队之间没有那么大的差异。
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甲的评判尺度明显偏宽松,而乙高管的尺度明显偏严格,都背离了测评的标准。对于大家的疑问,他们都有自己的解释:
甲高管:“我的五个下属中,两个定位为1的同事,是要比其他三位表现稍好的,而那三位有的业绩表现好,有的素质高,所以定位为2+,比他们好的两位自然定位就是1了”。
乙高管:“我不觉得我对下属过于严格了,我是按照素质项的描述一一对照着评价的,我确实认为他们达不到高的程度。但我仍然觉得他们都是不错的同事,包括那个定位为5的同事,我也不觉得他不胜任”。
既然都不觉得有问题,那就组织高管团队一起来做校准工作。在所有高管见证下,甲乙高管各自列举自己下属的相关事例,分别调整对应的分数,经过几个小时专项的校准,两位都调整了自己对下属的评价分数。
最后的结果是:
甲高管将一位定位为1的管理者调整为2+,将一位为2+的管理者调整为2,也就是五位下属中,超级明星1人,核心骨干3人,中坚力量1人;
乙高管则坚持自己的下属虽然都不错,但不应该有更高的定位,最终在跟甲高管的几位下属对比后,勉强将定位为5的管理者调整为4,将定位为3的一位管理者调整为2,即一个中坚力量,一个待提升者,一个问题员工。
经过这样细致的校准过程,CEO和其他高管都认为这个结果离真实的情况仍然差距较大,但他们已经很清楚,这不是标准的问题,而是评价的人的问题。
构建多么科学的素质标准,都不能代替管理者去给下属打分,就像VAR不能直接推翻主裁判的判罚一样。
前面提到的甲乙两个高管,在我们项目结束后一年内,都相继离开了公司。
甲的原因是,经过那一次人才盘点,公司对其带领团队的公正性保持了警惕,后来发现他在所有的工作上都优先“保护自己人”,甚至不惜牺牲公司整体利益,于是在一次较大的工作失误后,被公司“请走”。
乙高管因为其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严于律己、对团队严格要求,一直受到公司重视,但因其对下属过于严苛,团队内部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一年后,他所分管的新业务一直没有起色,于是他自感难辞其咎,主动提出离职。
公正的人依靠科学的方法做好人才盘点
如何让企业人才盘点的结果也能更加准确、公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选择公正的人做人才评价;
二是依靠科学的方法。
※其一,借鉴世界杯选择裁判的高标准,筛选做人才评价的管理者。
能够成为世界杯裁判的一个基础要求是拥有国际裁判证书。之后的选拔过程严格而程序持久。
先是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和助理团对各大洲上报的候选人进行海选;
之后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组织专门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体能、心理、规则、常识等多个方面;
接着是实战,由记录人员观察与评判;
然后是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最后才能够组织笔试和体能测试来确定最终裁判人选。
选择企业内参与人才盘点与校准过程的管理者,有哪些可以借鉴呢?
首先,精准选择参与人才盘点的管理者。参与人才盘点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如下几个素质:
丨应该是先公后私的人,从公司整体利益与有利于员工发展出发,这样才能保证评判的出发点是公正的;
丨应该具备较强的理解力,这样对于评判尺度的把握才能够更准确;
丨应该有较强的人际敏感性,这样才能够从具体事例中评判员工。
就单次人才盘点来说,不能像选择裁判那样自由选择人才盘点的参与者,如果将人才盘点做成每年一次的常规性工作,是可以通过人才盘点过程考察管理者的公正性的,也就可以对其做出选择或淘汰,让那些公正的能够带领团队做出成绩的人成为管理者,让那些不能对下属做出公平评价的人逐步脱离管理岗位,剥夺其参与人才盘点的权力。
其次,对于管理者同样可以进行系统的盘点理念与方法的培训。
在我们帮助企业开展人才盘点过程中,一般会让管理者参与素质模型构建的研讨,并在研讨前开展素质模型培训,内容包括定义、价值、发展历程及构建方式等内容,让所有参与人才盘点的管理者对盘点工具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并通过素质模型的研讨提升其对素质模型这一盘点工具的认同度;
在人才盘点的校准会议开始前,也会安排对参与校准的管理者的培训,为其讲解人才盘点对于公司、员工及管理者的价值,讲解人才盘点所需要管理者秉持的公正态度,也会讲解如果不能做到公正可能带来的后果。
※其二,借鉴裁判的宣誓方式,让所有参加人才盘点的管理者事先宣誓。
不仅在足球比赛中,在各种形式的赛事中都会有运动员、裁判员的宣誓环节,其内容基本都与公平竞赛有关。
一次宣誓当然无法避免所有的不公正裁判,但宣誓意味着承诺,对于所有的裁判都有着很强的内心约束力。
对于人才盘点过程也是一样,如果能够在重要的人才盘点过程开始前,请所有参与对员工做出评价的管理者做出宣誓,承诺以公正、客观、负责的态度开展人才盘点,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不公正态度带来的非正常盘点结果。
※其三,人才盘点四道防线,最大程度保证结果的公正性。
总结了上百家企业人才盘点经验,我们提炼出了保证人才盘点结果公正性的四大举措,将其称为人才盘点的四道防线。四道防线部分内容在前文已阐述,还是有必要将完整的内容做个介绍。
第一道防线:建立明确的级别标准。就像世界杯上所有的主裁判都应该按照统一的、清晰的规则执法一样,对于人才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有统一的规则,并且将评判标准的级别划分的尽量清晰、易懂,让所有管理者都能够同一套“执法”尺度对员工进行评判。
第二道防线:选择公正的人做评价。如上文所说,大胆的对参与人才盘点管理者的公正性做出评价,坚决取消不公正者的人才盘点权限,让那些能够做到公正的人做评判、做管理者,这一点是解决人才盘点准确性的根本性措施。
第三道防线:间接上级参与人才校准,统一评价尺度。在足球场上,为保证主裁判的权威性,相关机构一般不会改变主裁判的判罚结果。但在人才盘点方面,上级对下属做了评价后,间接上级参与校准过程,有权力根据自己的尺度调整评价结果,这样能够保证评价尺度的统一。同时,一般间接上级级别较高,其作出不公正评价的概率也较低。
第四道防线:全公司及分部门的强制分布。当管理者所作出的人才评价明显偏离实际情况,或者是因为评价尺度的不一致,或者是评价者的公正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此时也不能像足球比赛那样任由不公正的判罚存在,需要以强制分布的形式来做到相对的公平。
不论管理者对自己团队成员的评价偏高还是偏低,都可以要求其按照271的比例评判下属,其中优秀的占比20%,10%为不合格,70%则处于胜任状态。这也是GE的微笑曲线中的分布比例。
人才盘点的公正性是相对的,百分之百公正、准确评价很难做到。但通过实践,人才盘点准确性可以逐步提升(如图):
· 首次做人才盘点,一般准确性能够达到70-80%;
· 在对人才盘点的标准、规则与流程熟悉了之后,第二次盘点的结果能够达到80%以上;
· 经过两次人才盘点,管理者逐渐消除顾虑,更加认真对待人才盘点,人才盘点的结果能够达到90%以上。
结语
经常有客户给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们有没有一套测评的方法,让那些不公正的人也能做出公正的评判?”
就像世界杯赛场上的VAR,它能够通过更精细的信息收集,辅助主裁判做出判罚,但它不能代替主裁判做出判断。人才盘点过程中,素质模型、校准过程、测评工具的使用等,只能作为管理者做出评判的参考,无法代替管理者的主观判断。
不论是世界杯赛场,还是企业的人才盘点过程,人,依然是主导者。(全文完)